目前分類:得獎作品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103年度「閱讀桃花源」

 

閱讀專題報告競賽 

報 名 團 隊 學 生 資 料

就讀學校

自編序號

指導老師

姓   名

東興國中

1

劉敏惠

7

15

郭碧玉

7

15

嚴和筠

7

15

黃敏淇

 

 

 

 

 

 

聯絡電話

 

承辦人

核 章

 

主 任

核 章

 

校 長

核 章

 

                     

 

 

 

 

 

 

 

 

 

 

 

桃園縣立東興國中103學年度「閱讀桃花源」

 

閱讀專題報告競賽

 

5.jpg   

 

書名:人生不設限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作者:力克.胡哲                     譯 者:彭蕙仙

 

 

 

 

目錄

 

一、        書籍簡介

-----------------------------------------------------------------------------------1

二、        力克胡哲個人簡介

-----------------------------------------------------------------------------------2

三、        研究動機

-----------------------------------------------------------------------------------3

四、        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簡介

-----------------------------------------------------------------------------------4

五、        台灣目前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現況

-----------------------------------------------------------------------------------6

六、        結論

-----------------------------------------------------------------------------------8

七、        心得與收穫

-----------------------------------------------------------------------------------9

八、        參考資料

----------------------------------------------------------------------------------10

 

 

一、         書籍簡介

 

6.jpg  

 

 

故事大綱:

這本書在描述關於力克‧胡哲的生命體驗。力克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簡直無法置信,她心想:「如果上帝是個有愛的上帝,祂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長大後的力克也說:「當我的父母看到我出生時那沒手沒腳的模樣,他們也不禁懷疑到底上帝在想什麼。然而,今天我也過著完全超乎我們想像的生活。」

力克.胡哲在1982年生於澳洲,一出生就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曾經三次嘗試自殺,後來因為不想讓家人對他的死感到終身悔恨,決定終止這樣的行為,第一次意識到要對自己的快樂有所負責。小時候曾一天被十二個人嘲笑,最後因為一個同學的正面肯定而重新振奮。

力克的樂觀與肯定自我與他的父母有極大的關係,他也曾迷惘過,但他的父母卻不斷的用愛教導他,告訴她不要怕,也用信仰的力量促使他站了起來。

長大後的力克創設了一個非營利組織以利他的演講,有次他想去南非舉辦巡迴演講,邀請他的人是他從未見過的人,力克的父母非常擔心他的安全,但在力克禱告三個禮拜後,他還是執意要去,力克的父母只好送上祝福,讓他去了。力克成功的一部份,與他的父母有極大的關係,而這樣的支持,將會不斷的幫助力克,一次又一次的登上生命的高峰。[1]

 

 

二、         力克胡哲個人簡介

 

7.jpg  

 

力克·胡哲出生於1982124。因為患上極為罕見的「先天性四肢切斷症」,他一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和雙腿,只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指的小「腳」。在童年時代,胡哲飽受著同齡人的嘲笑,曾在十歲時想過在浴缸溺死,但沒有成功。胡哲的父母沒有喪失希望,教給兒子生存的基本技能。力克6歲時,父親開始教他用兩個腳指打字。母親發明了一個特殊塑料裝置,可以幫助他拿起筆。在胡哲十三歲時,他看到了一篇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經歷的文章,受到很深的觸動,從此拾起了生活的信念。胡哲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學會了游泳,打高爾夫球、衝浪、踢足球。最重要的是,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樂觀幽默的人。如今,胡哲已經是一名演講大師,他鼓舞全世界的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們振作起來。在2005年,胡哲被提名「澳大利亞年度青年」稱號。

他於2012212與宮原佳苗(音譯,Kanae Miyahara)在加州舉行婚禮。隨即飛到夏威夷度蜜月。消息傳開後獲全球支持者送上祝福。並於20132月,其子kiyoshi誕生。[2]

 

 

三、         研究動機

 

    雖然力克‧胡哲天生就罹患四肢切斷症,但他憑著堅強的意志力,不放棄自己的人生,勇敢的面對生活,他相信這是上天的安排,並且強調「助人為快樂之本,因此他到處演講,這不僅幫助了許多人,也給予他人不少的鼓勵,讓許多人都讚嘆不已。這種堅毅的精神,令人奮發向上,且感覺到力克擁有著一熱忱的心。

    目前社會上自殺的情形日益嚴重,並且有更多的年輕人在面對困難時選擇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使得「生命教育」變得更加重要。生命教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思維,如果社會勢必不能少了它也許當我們有了自殺的念頭時,生命教育會帶領我們找到正確的道路,使我們不被憂鬱的心情撫擄,不在人生中留下遺憾。

我們透過研讀人生不設限這一本書了解生命教育和自殺,知道現今青年人的問題出在哪裡,並用生命教育來看這項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再對症下藥。我們也希望可以知道國外的生命教育實施與台灣的現況,也可以來了解在平日生活中,有哪些書目或團體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一切的困難,其中力克胡哲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年輕時曾嘗試過自殺,雖然還是沒有放棄,但是當他站出來對著大眾講時,我們彷彿可以感覺到他對於這樣深刻悲痛的經驗所要告訴我們不要重蹈覆轍的感動精神,就著這本書中所談論的,我們可以覺得他所要表達的理念,不僅僅是對著現今青年所說的,也像是對著過去的自己所說的,他也希望人們可以有正面的思考模式,別被自己的負面想法矇住了,對於任何的事都要抱持著正面的思考,才不會隨隨便便就輕生了。

    活在地球上,要像個不倒翁,即使被打趴了,也要有立刻站起來的力氣。

 

 

  

四、         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簡介

 

壹、                生命教育背景與動機

生命教育在世人眼中常被看為一種平凡的心理輔導或諮商,但到底實際狀況為和?實在令人好奇,首先我們教先來了解他的背景與動機。

以下摘自生命教育課程良心的培養與生命教育論壇論文集:『自民國五十年以來,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物質文明以及生活水準迅速提升。然而不幸的是,為了追求經濟的成長以及脫離貧窮,所付出的社會成本、人文成本、自然生態成本、文化成本,卻造成社會秩序失衡、家庭結構改變、傳統道德文化喪失、價值觀偏差。在急速變遷的過程中,加上升學主義帶來的心理壓力,使青少年在發展過程中容易造成適應不良的現象,導致台灣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3]

『以自殺為例,自殺為全球主要致死因素之一,依據世界衛生組之2003年統計,平均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死亡原因統計資料做彙整,自殺死亡由民國84-85年居十五大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十一名,86-87年則邁入第十名,88-97年連續十年更躍居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九名。而15-24歲之青年自殺人數,自民國92-97年更高居台灣青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事故傷害。』[4]

『為了教導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認識自我,增進人際互動技巧,進而建立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從八十七學年度起,全省國中開始推動「生命教育」課程。』[3]

貳、生命教育的意義

l          廣義

  1. 落實全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教育遠景

2.達到發展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之生命修養

3.培養整合知情意行

4.發展多元智慧與潛能之能力

5.內涵包括: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宇宙

6.目的為創造一個具有生命教育意義的學校環境

l          狹義

  1. 了解人類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2. 發展個人面對生命與死亡的適當態度
  3. 學習面對生活中有關生命與死亡情境
  4. 探討個人的生命存在意義
  5. 實施上必須按照個體發展階段的心理與生活需求
  6. 主題: 自然與生物層面、法律與道德層面、社會與文化層面、文學與藝術層面、哲學與宗教層面與個人層面[5]

青年一直都是令人不可忽視的一環,那是人生中最有活力、最青春的一段旅程,但漸漸地,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因著過大的壓力、不好的人際關係與不量的交友等因素開始嘗試自殺,因此生命教育也注重帶領青年人認識生命和尊重生命,可以透過影片欣賞或體驗活動來是青少年更加深入生命並樂在其中,現在先讓我們來了解青年人為何要自殺。

l          青年人自殺原因

  1. 憂鬱:
  2. 重大壓力事件:
  3. 親子關係的溝通不良︰
  4. 缺乏未來感與方向感︰
  5. 低度自尊︰
  6. 人際關係的困難︰可分兩種

1)學生涉及暴風雨式的愛情糾葛。

2)本質上非社會性的,撤退型的學生,因為高度的害羞,被社會所割離。[6]

l          自殺防治之計畫目標

  1. 實施自殺防治之先導計畫。
  2. 建立台灣自殺防治發展之概念架構。
  3. 擬定台灣自殺防治之重要順序與面向、議題及策略。
  4. 建立以實證研究結果為基礎之自殺防治成效評估﹝program evaluation﹞指標。
  5. 將自殺防治之醫療面向,落實於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基礎之整合型社區健康照護體系。[7]

透過生命教育的推行,將有更多青年人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就像力克胡哲一樣,他曾經想要自殺過,因為他總認為自己是他人的累贅,最終他因為怕家人傷心,認為要為他的死負責而放棄了,之後他也藉著爸爸的開導而停止自殺的念頭,之後他也認知到了:神不會白白的讓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祂對你一定有計畫,並不會讓你漫無目的的渾渾噩噩的把一生浪費掉了。那怕只是稱讚別人一聲,甚至對某一個人微笑,只要你發自內心的想幫助人,人家就會因你的關心而感到溫暖,誰能說這不是一個神的計畫呢?不要認為自己是沒用的,請尊重生命、關懷生命,並把你的生命過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生命教育的目標,更是力克想要告訴大家的話。別放棄你的生命。如有輕生念頭,請撥打生命線專線:1995

 

 

 

 

 

五、         台灣目前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現況

 

教育部於二十一世紀之初成立生命教育委員會,並將西元兩千零壹年訂為生命教育年。

l          台灣生命教育內容

  1. 探究生命的本質
  2. 認識生命的價值
  3. 建構完美的生命[8]

台灣致力於教導學童如何有好的生命,並告訴他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的生命是醜陋的,讓在台灣接受教育的學童們可以對自己的生命充滿自信。

 

行政院衛生署(20137月升格為衛生福利部)特委託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辦理自殺防治工作,成立國家級自殺防治中心。

自殺防治中心所做的就是希望利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教導人們對於自殺可以有正確的正解,如果社會上的人只了解自殺不好、是罪,那麼對於自殺的利益,幾乎可說是無,首先,先讓我們來看到以下數據:

一、表5-1為自殺防治中心所調查的數據:

 

 

題目

百分率

「自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87.3%

「自殺是自私的行為」

81.7%

「自殺行為是弱者的表現」

59.6%

「自殺是羞恥的行為」

38.8%

5-1 (取自自殺防治中心第八卷第四期電子報)

 

 

 

由表5-1我們可以看見,社會上對於自殺的評價大多為負面,但這樣負面的評價和責備非常可能使自殺的人覺得羞恥,削弱了他想求助於人的動機,使我們可以有機會拯救的性命失去。

二、表5-2為自殺防治中心所調查自殺的迷思的數據:

 

 

題目

百分率

「說出自己想自殺的人並非真的想死」

63.4%

「自殺是個人的權利,決定權在自己」

57.0%

「自殺身亡的人,在生前不會說出他們想自殺」

52.8%

5-2 (取自自殺防治中心第八卷第四期電子報)

 

 

 

5-2顯示出大部分的民眾都存有對自殺的迷思,這樣的迷思會降低民眾對自殺者伸出援手的意願,這樣子的情況對於自殺防治非常不利。[7]

自殺並不是一種罪,是一種求救的吶喊,我們並不需要去否定、批評這樣的行為,我們必須要伸出援手,聽聽他們的訴求,盡量以正面的態度來幫助。在生命教育這個部分,真的需要加入更多的內容讓人們對於死亡、自殺有正面的了解,才能讓大眾一起攜手防治自殺,讓社會更安詳、平和!

 

 

 

 

 

六、         結論

 

 

生命教育教導人們正確地看待生命,可以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這對於青少年是有用的,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生命,但我們並不是白白的擁有,而是要去建造出來,並且人生的每不再於一帆風順,而是去面對每個困難並擊敗他,也許在你的人生中有許多困難並沒有成功的解決,但他可以從中學習。

我們不能在文章中說「淺談自殺」,為甚麼呢?因為自殺已經不能令人輕忽了,我們必須「重視自殺」,青年人自殺是一件可怕的事,這時候的年輕人年紀輕輕就走了,但卻沒有為自己的生命製造美好的插圖,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重視生命教育、重視自殺,為社會上的年輕人多出一份心力,人人伸手齊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社會哪可能不安祥、不美好呢?

 

  

 

 

 

七、         心得與收穫

 

 

郭碧玉

每個人都有心情低落的時候,就算是小巨人力克胡哲也一樣,在現今生活中,很多人遇到挫折就選擇放棄生命了,因此在現今社會中有許多的團體正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而這樣的推動也救了許多生命,降低了不少自殺的人數。

我深深期盼想要自殺的人可以敞開心胸走出去,看看一些比你更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是你可以去幫助的人,你和他都可以因為你而人生更有意義,希望你可以從深淵中站起來,在屬於你的天地中盡情釋放自信與笑容,送給世界一個嶄新的希望!

嚴和筠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令人煩惱的事情,常常有許多人因壓力、憂鬱或悲觀種種因素,進而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尤其是現在的青少年。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會使自己的生命畫下無法挽回的句點。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好像是有一扇擋在我們面前的門,我們應該想辦法找到「正確的」鑰匙,但如果我們選擇錯誤的鑰匙時,請在轉動鑰匙前,再仔細想一想,這麼做真的對嗎?只有這樣做才可以解決事情嗎?這正是所謂的「三思而後行」。

我們都要像小巨人力克.胡哲一樣,憑著自己的毅力活出獨特的生命,迎向未來的挑戰。

黃敏淇

力克胡哲雖然沒有手腳,但他利用自己的故事來幫助年輕人,這就是生命教育,現在年輕人常常因為一些事情就想不開想要自殺,因此更需要生命教育的推動,當這些人因為遇到挫折而想自殺的時候應該要想想如果這樣就去死了的話那活著的人呢他們怎麼辦 ? 自殺的人們的親人或朋友會有多難過就算真的有自殺的勇氣也不應該因為挫折就不活了,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人一遇到困難就想逃避就想用自殺來解決問題,可是問題一樣還存在,如果還活著就可以去找人討論問題或者去做別的事抒發情緒,死,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八、         參考資料

 

  1. 力克胡哲,「人生不設限」
  2. 維基百科「力克胡哲」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5%85%8B%C2%B7%E6%AD%A6%E4%BC%8A%E5%A5%91%E5%A5%87
  3. 財團法人台北市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生命教育課程─良心的培養。
  4. 曾麗玉,生命教育之探討興國中數位輔助教材之研發,生命教育論壇論文集。
  5. 吳秀碧教授,生命教育的意義(90.6.15)
  6. 成功大學myweb個人網頁空間,青少年自殺問題myweb.ncku.edu.tw/~alextang/education/7.doc
  7. 自殺防治中心http://tspc.tw/tspc/portal/center/index.jsp?sno=93
  8. 維基百科,生命教育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6%95%99%E8%82%B2

圖片來源

  1. Yahoo購物http://hk.deals.yahoo.com/hong-Kong/offer/76502
  2. 基督日報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min_2974.htm
  3. 誠品網路書店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2701975912

 

read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興國中閱讀專題報告

              

報告主題:卸下盔甲,整頓自己─青少年的需求

 

閱讀書目:為自己出征

          

 

指導老師:廖欣姿老師

 

成員:梁會啟、楊哲、范聿寧、彭郁嘉、蔡亦璇

 

 

目錄

書籍簡介……………………………………3.

 

研究動機……………………………………4

 

延伸思辨……………………………………5

  

佳句探討……………………………………6

 

數據統計……………………………………7

        

 

結果討論

 

      結       論……………………………………10

 

    

     附錄問卷……………………………………11

 

 

     參考來源……………………………………12

 

 

 

 

一、       書籍簡介

l          書名:為自己出征

l          作者:Robert Fisher

l          譯者:王石珍

l          出版社:方智出版

l          出版日期:1998/08/20

     

故事大綱:

   有一位武士總是不停屠龍、拯救公主,只為了證明自己是一位充滿愛又善良的武士。在忙碌的同時,他卻忽略了自己和家人,慢慢的,他的真實自我被一層層的盔甲所包覆住,等他感覺到事態嚴重後,他決定踏上真理之道,為自己出征並前往了──『沉默之堡』『知識之堡』『志勇之堡』以及『真理之巔』。

 

沉默之堡:在城堡中,武士承認自己一直以來都害怕安靜,害怕一個人獨處。因為這樣的害怕,使他從來沒有認真得傾聽過自己,更使他聽不見他人的聲音。最後,他哭了,淚水沾濕頭盔,頭盔便生鏽掉了下來。在這城堡裡,他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再害怕孤獨,而能勇敢的面對自我。

 

知識之堡:在城堡中武士學會一個人不僅需要他人或被他人需要,也要愛人與被愛。而愛別人,就要從愛自己開始。在知識之堡裡,他試著去認識被隱藏的自己,了解到並不需要證明自己是什麼偉大的武士,他本來就是個心地善良又充滿愛的人。走出知識之堡,他的盔甲已掉了一大半,身體輕多了。

 

志勇之堡:前往志勇之堡的路上,一頭比武士所打倒過的所有惡龍都還要大、還要兇猛的「疑懼之龍」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武士的動物同伴告訴他「去面對巨龍,他有可能會消滅你;不去面對巨龍,他一定會消滅你。」最後,他利用自己的志氣和勇氣,消滅了幻象,巨龍越來越小,終究消失。

 

在上真理之巔前,他看到一塊碑文,當他相信與放手,放掉害怕和已知,擁抱未知,不再責怪任何人,他反而站上了山巔。他流出感激的淚,融化了最後一塊盔甲

 

 

 

二、       研究動機

 

專題研究

書中提及,武士發現自己總是不斷地在證明自己,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許,當他認清自我,才赫然發現自己正一再重複做同樣的事:贏得他人的肯定。

我們在青少年身上也看到了同樣的一件事:青少年為了贏得他人(家人、同儕、師長……)的肯定,而選擇放棄原本的自己。

藉此,我們希望透過此次的專研,討論出對於正值青少年的我們,可能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會造成我們在心底築起一道牆,讓人際之間或與自己本身的相處上產生隔閡,又要怎麼放下這層心理障礙呢?

 

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為了瞭解我們身邊的同學們對自己的認識程度與需求,而這些需求未被滿足時,又會如何應對……因此我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依據我們所提出的討論問題,編製問卷內容,並採取有效樣本,進行統計。

〈2〉研究對象

我們實施問卷調查的對象為13~14歲的八年級學生,為了方便發放與回收,我們直接以804班的同學作為參考依據。

〈3〉研究流程

選定書目確認主題蒐集資料上網查詢討論主題與研究方式編製問卷 發放問卷選取參考樣本統計數據分析調查結果整理報告內容

 

 

 

 

三、       延伸思辨

討論過程

一、我們參考了羅德‧蓋奇的著作《天天為青春期孩子禱告》,作者認為,需求未獲滿足的青少年會選擇戴上「面具」來換取他人肯定而隱藏真實自我。加以對照《為自己出征》所謂的「盔甲」,我們列出以下問題進行研究與討論:

l      武士的盔甲v.s青少年的需求

l      盔甲如何產生?

l      穿上盔甲的改變?

l      如何卸下盔甲?

 

討論紀錄

二、我們以6W的方式來幫助我們更了解書中內容。

Who以「武士」和「青少年」做比較。

How會啟認為:武士的盔甲是以工作證明自己的能力而產生,而青少年的盔甲是放棄原本的自我以換取肯定,兩者是相符合的。

Where楊哲認為:武士不管在哪兒都穿著盔甲,青少年也會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在任何地方起防衛心(盔甲),

When聿寧認為:武士的盔甲之所以會脫不下來是因為他無時無刻都想證明自己是好武士,青少年的盔甲日益增厚也是因為需求未獲滿足,而想以盔甲來掩飾內在的空虛。

Why郁嘉認為:武士的盔甲和青少年的盔甲都是為了贏得肯定而產生的。

 

What亦璇認為:武士的盔甲是他外在與內在的一層隔閡,像是把真正的自我鎖在盔甲裡,青少年的盔甲是他們隱藏真正感覺的一種防衛。

 

 

 

 

四、       佳句探討

  • 盔甲如何產生?

1        「我穿盔甲保護自己,是因為我要出去打仗。」「那難道不是為了你害怕會受傷或給殺死嗎?」P.41

→「盔甲」是一種防衛。

2        「我們設下障礙來保護我們自己所謂的自我。然後有一天,我們就給關在這些障礙裡面,無法掙脫。」P.91

→盔甲是為了隱藏空虛的內在(根本的需求未獲滿足時)而形成的。

3        「你在你自己和自己真正的感覺中放置了一套隱形的盔甲,這套盔甲存在了這麼久,終於有了形貌,變成永久的裝置。」P.137

→我們往往在穿上盔甲後便習以為常,它是我們與真實自我的一層隔閡。

  • 穿上盔甲後的改變?

1        「誰說你一定要去打仗呢?」「我要證明,我是個心地好、善良,又充滿愛的武士。」「如果你真的是心地好、善良,又充滿了愛,為甚麼你還需要去證明呢?」P.41

→想要證明外在的能力以彌補內在的虛無,因此浪費時間要他人肯定自己。

2        「沉默不只是不說話而已,我發現只要和別人在一起,我就只會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不能把障礙放下,讓自己或是別人看看想隱藏的是什麼。」P.93

→我們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便索性隱藏起來。特別是和他人在一起時,更無法表現真實的感覺。

  • 如何卸下盔甲?

1        「你不是生下來就穿著盔甲的,這是你自己穿上的。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甚麼要穿上盔甲呢?」P.37

→卸下盔甲前,必須先有「自知之明」。

2        「在真理之道打的仗是不一樣的─這場仗就是學會如何愛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P.73

→尋找真實自我必須先學會認識自己,愛自己後才能愛別人(愛人如己《聖經》)。

3        「真正有感覺的眼淚,可以讓我脫離盔甲!」P.77

→當你開始能用心感受自己與別人的心聲(你要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聖經》),你已成功第一步了。

 

 

五、       數據統計、結果討論

 

這次我們總共發放了32份,回收了32份的問卷,扣除一份無效問卷,數據來源為31位同學們的作答。統計結果將以圓餅圖及長條圖方式表現。

 

 1  

 

 

 

 

由圖中可以知道,青少年對於自己的需求有絕大部分(26.7%)是希望自己能夠「受尊重」,我們可藉此探討在生活中,人與人的相處是否能用同理心來接納、尊重他人呢?如果只是一昧的以自我為中心,能否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

 

而第二多數的即是「需要目標」(20%),青少年若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便缺少了積極度過每一天的動力,對生活感到乏味,便有可能耽溺在某件事中,只為了打發時間,從此消極的浪費青春,豈不是很不值得?國中階段課業壓力加重,我們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而放棄目標,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為自己設定目標」。

 

接下來依序是「被接納」(16.6%)、「被看重」及「受關注」(10%)。青少年在團體生活中難免有一些適應不良、無法融入人群的情形,他們渴望被接納,關注或看重,贏得他人的肯定,這可明顯看出「同儕」的重要性。「同儕」在青春期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為了融入群體,除了改變自己,還可以怎麼做?不是盲目跟從就是對的,還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別為了同儕壓力而拋棄真實的自我。

 

 

2  

 

 

這一張圖我們要探討的是,能對於青少年的需求有足夠影響力的是何種群體?經研究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在「最能滿足需求」這一區塊上面,占有明顯傾向「同儕」59.3%(含朋友+同學)的趨勢,可再次顯明同儕影響力的重要。也提醒我們問題要著重於「謹慎交友」,人際關係取決於自己,結交的朋友無論「益友」或是「損友」是我們可以去選擇的,但要記得「保護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相對於「家人」部分(爸爸、媽媽、兄弟姊妹、祖父母、其他親戚統歸納於「家人」)29.6%,反而影響力沒有「同儕」來的大,也可謂在生理及心理的變化或者是在同儕的影響下,青少年可能與家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但這也代表著,青少年的身心靈將要邁入逐漸成熟的階段,只是對這種種的變化感到疑懼、衝突,而非認定如此就是「叛逆」。

 

而29.5%的「校園生活」(含同學+師長),兩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陪伴青少年們一同向學,也可進行良好的競爭關係,激發學習的動力。但難免會有摩擦,所以校園生活是我們的「縮小型社會」─未來出社會前,練習人際相處的第一步。

 

3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是想藉此了解青少年對於主要情感依附對象是疏離還是親密?我們的數據顯示,大部分青少年與能滿足他們需求的人是屬於親密的關係。

 

4  

 

 

我們可以從這張圖了解到,需求未獲滿足的青少年會感到不舒服,但是他們也不知該如何表達需求未得滿足的痛苦,於是他們會尋找一個新的出口,紓解未獲滿足的負面情緒。青少年會選擇穿上「盔甲」來隱藏他們的感覺,因此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核心─我們所謂的「盔甲」是甚麼?而這個盔甲又意謂了甚麼?

 

六、       結論

 

我們依照初始列出的概念進行延伸討論,經過問卷調查的研究後,我們得以提出以下的結論:

 

(1)「盔甲」如何產生?

「盔甲」是人們掩飾自己未獲滿足的需求時而無意識形成的「外在我」。

武士追求外在的成就、形象,內在的成長卻是停滯不前,造成兩者不平衡。人們為了隱藏空虛的內在,便穿上盔甲,如同書中國王所說的一番話:「我們設下障礙來保護我們自己所謂的自我。然後有一天,我們就給關在這些障礙裡面,無法掙脫。」的確,當我們已經習慣這種「對人事物沒有感覺」的盔甲,它就會成為一種「永久裝置」,再也脫不下來。

 

(2)穿上盔甲的改變?

需求未獲滿足的青少年會感到不舒服,但是他們也不知該如何表達需求未得滿足的痛苦,於是他們會尋找一個新的出口,紓解未獲滿足的負面情緒。青少年會選擇穿上「盔甲」來隱藏他們的感覺,特別是與人相處時。與人相處時,我們就只會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而不能把盔甲卸下,讓自己或是別人看看想隱藏的是什麼。

 

(3)如何卸除「盔甲」,整頓自我?

 以武士為例,先有「失去真實自我」的危機意識與「尋回真實自我」的勇氣,經過沉默之堡傾聽內心的聲音、在知識之堡重新認識真正的自我、於志勇之堡以內在的志勇來克服對自我的疑懼。

 

(4)如何應用於生活中?

  人的一生就好比尋求成長的武士,如果我們的目標只是追求「外在的功成名就」,卻忽略了「內在自我的長大成熟」,就必然會像是一個無法卸下盔甲的武士,無法面對真實自我的空虛。正如《聖經》所說的:「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為自己出征」呢?就是要充實內在的自我,滿足心裡根本的需求。唯有人們之間愛的互動才能填補內在的空虛,也因此才能完全卸下盔甲,擁抱真實的自我!

 

 

 

 

七、       附錄─問卷

 

親愛的同學們:您好!感謝您願意協助我們完成這份問卷,本問卷採無記名方式調查,針對以下的題目請依實際情況誠實作答,每題請務必確實填寫。謝謝您的合作!

804楊哲、梁會啟、范聿寧、彭郁嘉、蔡亦璇 敬上

        基本資料-我的性別:□男 □女

1.身為青少年時期的你,目前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單選)

□受關注□受尊重□被看重□被需要□被養育□需要扶持□需要安慰□需要目標□被愛□被接納□有安全感□其他_________(請舉例)

2.主要是「誰」能滿足你的這項需求?(單選)

□爸爸□媽媽□祖父母□兄弟姊妹□其他親戚□朋友□同學□師長

□其他_______(請舉例)

3.承第2題,你認為他(們)與你的關係如何?(每小題各圈選一個形容詞)

A.(漠不關心/親密的)             B.(事事提防/坦誠相待)

C.(理性的/感性的)               D.(有隔閡/沒隔閡)

E.(非必要/重要的)               F.(冷淡的/熱情的)

4.承第2題,他(們)的哪些表現能使你感到需求被滿足?(每項勾選1個)

項目

經常

有時

很少

從未

1.他(們)會稱讚我的表現。

 

 

 

 

2.我難過時,他(們)會安慰我。

 

 

 

 

3.他(們)會向我表達關心。

 

 

 

 

4.他(們)能用同理心對待我。

 

 

 

 

5.他(們)會支持我所做的決定。

 

 

 

 

6.他(們)相信我能負責任。

 

 

 

 

7.他(們)值得我信任。

 

 

 

 

8.他(們)會對我守信用。

 

 

 

 

9.他(們)每天都會關注我的情況。

 

 

 

 

10.他(們)能在我有壓力時,適時地給予我鼓勵或幫助。

 

 

 

 

11.他(們)會在我盡到責任時讚賞我。

 

 

 

 

5.當你的這項需求沒有被滿足時,你會有以下哪些改變?(複選)

□任勞任怨□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易怒□遷怒於周遭的人事物□缺乏生活目標□不喜歡參與社交(團體)活動□惡言相向□在不適當的場合開玩笑□耽溺於某件事來逃避現實□缺乏自信□自卑□自怨自艾□假裝不在乎□感到孤獨□屈服於同儕壓力(盲目跟從他人行動─不論好壞)□悲傷□常有挫折感□將真正的想法藏在心裡,不願與人傾訴□藉由休閒活動抒發情緒□試著解決問題□其他_______ (請具體描述)

 

 

八、       資料來源

 

 

主題來源:為自己出征〈作者:Robert Fisher〉

圖片來源:http://tw.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fr=yfp&ei=UTF-8&p=%E7%82%BA%E8%87%AA%E5%B7%B1%E5%87%BA%E5%BE%81

問卷參考來源:天天為青春期孩子禱告〈作者:羅德.蓋奇〉

 

 

 

 

 

 

read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他不麻煩,他是我弟弟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作者:陳三義                       譯 者:

報告主題:慢飛的小天使

 

壹、    作者簡介 :

陳三義 ,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畢業 ,曾任職成功大學圖書館 , 現服務於台灣大學圖書館。

聽過許多媽媽為孩子唸童書的聲音而滿心溫暖:看過稚齡小姐弟相互疼惜的畫面而微笑……生活中 , 處處有著親情在流動,於是寫下了這個關於一個小兄弟、關於親情的故事。(他不麻煩 , 他是我弟弟)

主題簡介 : 上天給慢飛的小天使一對不健全的翅膀,當他通過艱難的試煉後,就能飛得更高更遠。

 

貳、內容簡介 :  

   兄弟姊妹之所以稱為手足是因為之間的關係密切,就像手和腳一樣。原本韓睿很討厭做什麼事都慢半拍的弟弟韓思,之後才知道原來弟弟是得了一種叫感覺統合障礙的病,身體很不乖,他不是故意的。

   雖然韓睿很討厭韓思,但韓思卻很喜歡哥哥,每天都黏著韓睿,並且事事都想到哥哥,把好東西都留給他,也會為了哥哥挺身而出,真希望我也有像韓思一樣的弟弟!

   原本住在西雅圖韓睿一家人,因為爸爸要出差,所以暫時搬到媽媽在台灣的家。在剛搬去媽咪的家時,遇到了白髮婆婆(外婆)、人形撲克牌(又名大野獸的外公)、殺手(外公外婆養的狗,名為寶貝)……一些童話故事裡才會出現的人物,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原本韓睿最討厭的三件事情 : 當哥哥、媽咪的家、上學去,但到最後,這三件事情竟然成為他最愛的三件事情!

   最後,韓睿韓思很捨不得台灣的家,幸好爹地和媽咪要留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他們又可以繼續待在台灣了!韓睿韓思每天過著快樂的日子,韓睿會照顧韓思韓思會事事想到韓睿,兄弟的好感情真令人羨慕!

 

、主題探討 :

一、        手足相處之道

好喝的咖啡的濃度關鍵在於調配的比例,家人的感情亦是,有緣為手足自然應當相親相愛,即使手足有什麼殘缺或障礙,手足間血濃於水的感情是不會被改變的。

二、        關心弱勢族群——如何面對感覺統合障礙的人?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弱勢族群只是身體或心靈有些許部分與我們不同,多關懷他們,用平等眼光看待每一個人,世界更美好!

 

肆、心得分享 :

一、

   如果我有一個生病的弟弟,我會選擇保護他,因為我相信他只是一個慢飛的天使。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前,都是在天上的一位小天使,上帝在看我們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小孩,夠勇敢、夠堅強、夠資格接下艱難的任務,所以,在我們下凡間的時候,給了他一對不健全的翅膀,讓他飛的比別人慢,但只要通過考驗,小天使就能展翅高飛。

   韓思就是這位慢飛的小天使,所以飛得比別人慢,也過得比別人辛苦,但是韓思並沒有因為每一次的跌倒而感到沮喪,反而成為了一個樂觀、開朗、活潑的孩子,讓我很佩服韓思

   故事裡的韓睿因為不知道弟弟韓思生病,所以,每次韓思跌倒都罵他笨,甚至還把韓思拋下,自己一個人跑掉,不過那是因為韓睿不知道弟弟韓思病了,知道弟弟病了之後,韓睿反而每天陪韓思玩,希望能彌補之前的過錯,這樣的手足之情令人動容!

   韓睿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也是一個不懂自己情感的孩子,其實人都是這樣,總是失去了、離開了,才懂得珍惜,但是這時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要在可以珍惜的時候好好把握身邊的每一個人。                     ---(李亭萱)

二、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韓思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韓思這麼善良,老天卻惡作劇的讓他得了「感覺統合障礙」,也讓他的哥哥百思不得其解,不懂弟弟為什麼反應總是慢半拍,不過結局是快樂的,讓我覺得很欣慰。

   這本書也讓我學到──不管是怎麼樣的人,都要接納他並且尊重他,世界上的人平等,沒有貴賤之分。韓思生活在這世上,他跟平凡人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一點的不同就只是他得了一種叫「感覺統合障礙」的病,這不是罪,也不是讓他遭受歧視眼光的原因,真正有罪的是那些嘲笑他的人啊!

   罪最重的其實是韓睿,身為韓思的家人,應該幫助韓思跨越不平等待遇,而不是排擠他、拋棄他,韓思韓睿當作心中最大的典範,韓睿卻一眼都不屑看他,由旁人的觀點來看,或許大家都認為韓睿很過分,但如果自己也有這樣的弟弟,大部分人都差不多吧?但我們仍要具備同理心,關懷那些比我們弱勢的親人或是朋友。

   這本書能讓讀者學會尊重每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並接納每一位身心障礙者。                           ---(徐莉舒)

三、

   每當我看見這本書,都會回想起第一次看這本書時的想法。那時我很不諒解韓睿,認為他是一個壞哥哥,怎麼可以這樣對弟弟,所以我不太喜歡韓睿這個角色。但想想,如果我是韓睿,我也會這樣對弟弟吧!

   韓思紐約治療這段期間,韓睿非常想念弟弟,也天天盼望弟弟能快點回台灣,這時韓睿才發現他其實是很愛弟弟的。我們都是這樣,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要珍惜。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韓睿以為校外教學要去台北101,他以為在101就能看到紐約,所以他期待了很久。但當他知道校外教學沒有要去101時,難過的眼淚像大雨一樣嘩啦啦地流下,幸好老師還是帶他上去101,雖然他沒有看到紐約,也沒看到韓思,但他把心裡想對韓思說的話全部宣洩,令我感動萬分 : 韓睿終於勇敢面對他心中對韓思的感情了。

   雖然韓睿以前總是拋棄韓思、取笑韓思,但當他知道弟弟生病後,很後悔、很自責之前所帶給弟弟的傷害,並且想辦法彌補他之前的錯誤,當個好哥哥。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用來形容韓睿是最貼切不過了!然而不論韓睿多麼討厭韓思韓思依然把哥哥當作偶像,事事替哥哥著想,讓我看到韓思對哥哥的尊重與愛,也讓我學習到兄弟間坦誠與包容的偉大。

從中獲得啟示。                               --(陳翊諼)

 

伍、相關小故事 :

   某位老師有兩個小孩,老大是癡呆,老二是女孩子,妹妹非常討厭哥哥,認為哥哥害他沒面子,出去都不肯與哥哥走在一起。有一次,一隻狗過來要咬妹妹,哥哥竟然擋在妹妹的面前,還被狗咬了,妹妹哭了,哥哥沒哭,反而問妹妹有沒有怎麼樣。從此,她再也不把哥哥當作負擔了。「這類的孩童是來試煉人性的天使。」大家永遠記得那位老師說的這句話。

 

陸、文獻資料 :

一、名詞解釋 : 何謂感覺統合障礙 ?

   感覺統合的定義是指一種神經過程,用以組織來自身體及環境的感覺訊息,好讓個體可以有效運用其肢體與環境互動。若感覺統合出現障礙時,會產生知覺、語言認知障礙、情緒及行為控制不良等問題,也就是無法正常與外界事物反應。

二、相關新聞報導

   對慢飛天使照顧者來說,照顧慢飛天使是一條漫長又辛苦的道路,伊甸基金會多年來為0到6歲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提供各項服務方案,旗津工作站從今年3月起透過直排輪等團體活動,增加親子間的互動,提供兒童感覺統合訓練,訓練孩子下肢的肌耐力、體耐力、平衡感、專注力及粗細動作等,並間接增加孩子對自身的自我認同感及成就感。

   慢飛天使凱凱(化名)今年3歲,因先天性心臟方面的疾病,身體較為孱弱,使凱凱的學習停滯甚至有些退步,經社工和老師鼓勵下,凱凱去年先銜接伊甸時段療育,今年2月上日托班,剛到旗津工作站時,凱凱不太會說話,走路也不協調,直到本學期開始上直排輪課,能夠自己站立,滑出他人生的一大步。

 

柒、問卷調查及統計 :

 

一、同學版 :

Q1 : 假設你有一個像故事中的韓思一樣動作慢半拍,飛盤、球都接不好,  

     甚至連下樓梯都要抓著扶手不然會跌倒的弟弟,你會如何對待他?

BF

耐心照顧他。

要反省

先天性的障礙,要接受事實,珍惜他、接納他,他是世上不可或缺、獨一無二的弟弟。

馨馨

不理他。

Q2 : 如果你有感覺統合障礙,你會如何面對?

路人甲

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如 : 杏林子

土撥鼠

用一種「就這樣」的心態面對。

小乖

不要讓別人知道。

Q3 : 面對生病的韓思,你會誠實地告訴他他生病了嗎?

<會>

61% 小震 : 他有權利知道事實。

<不會>

39% 畢粉 : 不忍心說出口。

Q4 : 如果今天韓思要跟你出去,你會讓他跟著你嗎?

<會>

47% 豆腐 : 可以讓他放鬆心情。

<不會>

38% 呆呆 : 怕麻煩。

<不一定>

15% 蜻蜓 : 看情況,如果只是去附近逛逛街,我會讓他跟著我,但如果是去爬山、郊遊一些較遠的地方,我不會讓他跟著我。

Q5 : 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比較偏袒誰?

<韓思(弟弟)>

80% 蟑螂 : 因為他生病,比較特別。

<韓睿(哥哥)>

8% 葉子 : 比較不需要我操心。

<公平>

12% 妮妮 : 他們都是我的兒子。

Q6 : 你會討厭你現在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兄/弟/姊/妹)嗎?

<會>

61% 謙謙 : 我不想當弟弟,一直被哥哥欺負。

<不會>

29% 熊熊 : 姊姊對我很好。

<還好>

10% 阿星 : 當什麼都一樣。

Q7 : 如果讓你選,你想什麼角色(兄/弟/姊/妹)?

<哥哥/姐姐>

43% 拉拉 : 弟弟妹妹都會聽我的。

<弟弟/妹妹>

42% 文文 : 可以讓哥哥姊姊保護我。

<獨生子/獨生女>

15% 芋頭 : 不會被哥哥姊姊欺負,也不用照顧弟弟妹妹。

Q8 : 在家庭中,你最不希望當哪個角色(兄/弟/姊/妹)?

<哥哥/姐姐>

39% 小芳 : 我不喜歡事事都要讓弟弟妹妹。

<弟弟/妹妹>

47% 恩恩 : 我不喜歡媽媽總是要我向姊姊學習。

Q9 : 你願意跟反應慢半拍的感覺統合障礙患者玩嗎?

<願意>

88% 布丁 : 如果我是感覺統合障礙患者,我也會希望有人能陪我玩。所以我願意和他們玩。

<不願意>

12% 宇威 : 很麻煩,也很辛苦。

Q10 : 如果你今天不小心害韓思受傷,你會承認嗎?

<會>

79% ELF : 因為是我害的,我不能因為他不會說出去而隱瞞。

<不會>

21% 小梅 : 反正他常跌倒,而且也沒人知道。

 

二、家長版 :

Q1 : 假設你有一個像故事中的韓思一樣動作慢半拍,飛盤、球都接不好,  

     甚至連下樓梯都要抓著扶手不然會跌倒的小孩,你會如何對待他?

哈哈媽媽

辭掉工作,專心帶他,與類似的家長交流,找尋適合他的生活方式。

吳媽媽

不厭其煩的教導他、陪伴他成長,鼓勵他獨立去面對。

王媽媽

了解病情,詢問醫生,遵照醫生的指示,給他多一點關愛。

Q2 : 如果你有感覺統合障礙,你會如何面對?

徐爺爺

痛苦也一天,快樂也一天,不如正向面對。

楊爸爸

積極面對,遵照醫生的指示接受治療。

張奶奶

雖然不知該怎麼面對,但是不要逃避。

Q3 : 面對生病的韓思,你會誠實地告訴他他生病了嗎?

<會>

88% 劉媽媽:告訴他要樂觀去面對,帶他去跟類似的小朋友相處,建立自己的自信。

<不會>

12% 梁爸爸:不忍心告訴他。

Q4 : 如果今天韓思要跟你出去,你會讓他跟著你嗎?

<會>

84% 連叔叔:他是我的小孩,要讓他學習面對社會,我們不能保護他一輩子。

<不會>

0%

<不一定>

16% 李爸爸:會,但是要看情況看他是否可跟。

Q5 : 如果你是韓思的家長,你會比較偏袒誰?

<韓思(弟弟)>

50% 畢爸爸:因為他更需要我們的關愛。

<韓睿(哥哥)>

3% 鹿爸爸:因為大家都會忽略韓睿。

<公平>

47% 黃爸爸: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小孩。

Q6 : 如果你另外一個孩子不小心讓韓思受傷,你會如何處理?

陳媽媽

跟哥哥說明弟弟的情況,要他學習照顧弟弟。

柴媽媽

生氣是一定會的,但會先了解過程,告知小孩要小心注意。

熊爸爸

和另一個小孩一起向韓思道歉。

 

捌、附錄

附錄一

   (一)推薦書籍 :

     1.突破孩童學習障礙 作者:鄭信雄

     2.做孩子的心理學家 作者:游乾桂

     3.學習困難兒童指導手冊:感覺統合積極療法 作者:陳文德

   (二)參考網站

     身心障礙e能網http://www.enable.org.tw/res/detail05.php?id=91

 

附錄二

慢飛的小天使劇場劇本

旁白:從前從前,在台灣有一對來自西雅圖的兄弟

韓睿 韓思出場

韓睿: 嗨!我是韓睿

韓思: 我是韓思,他是我哥哥(抱)

韓睿: (推) 你走開啦!

 

韓睿的兩個朋友: 韓睿!韓睿!我們一起去抓甲蟲

韓睿: 好啊,走吧!

韓思: (跑) 哥哥我也要去 (拉哥哥手)

韓睿: (甩) 不要,回家啦!

韓思: 我想跟哥哥出去玩!

朋友1號: 你這麼笨!去了也只是把甲蟲嚇走!

韓思: 是嗎......

朋友2號: 少在那邊裝可憐了!

韓睿: 對嘛!走開! 去!去!去!

韓思: 好吧!

 

旁白: 某天韓睿知道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媽媽 : 韓睿,來吃飯吧!

韓睿: 好! 咦? 韓思呢?

媽媽: 韓思在醫院

韓睿: 哈!他那笨手笨腳的個性 去醫院? 活該!

媽媽: 不是這樣的!弟弟是得了一種叫"感覺統合障礙"的病

韓睿: 那是什麼東東?

媽媽: 那會使人手腳不靈活 動作緩慢

韓睿: 所以弟弟不是笨,是因為生病了?

媽媽: 恩 (退)

韓睿: 弟弟.......對不起

 

旁白: 窗外天空失眠了,星星還孤單的閃著,韓睿對韓思是無止盡的愧疚與後悔

旁白: 韓睿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韓思: 哥哥~~

韓睿: 韓思,韓思你不要走啊! 唉,原來只是幻覺

 

旁白: 一年後,韓睿正一如往常在院子裡玩耍

韓思: (左看右看) (找到) 哥哥 我回來了

韓睿: 咦?好熟悉的聲音,是弟弟回來了!弟弟終於回來了!

(兩人相擁) 從今以後我會好好照顧你的

(爸媽勾手)

旁白: 從此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旁白: 我們的劇場到此結束,接下來是我們的口頭報告

 

read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