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國民中小學103年度「閱讀桃花源」
閱讀專題報告競賽
報 名 團 隊 學 生 資 料 |
||||||||||
就讀學校 |
自編序號 |
指導老師 |
年 |
班 |
姓 名 |
|||||
東興國中 |
1 |
劉敏惠 |
7 |
15 |
郭碧玉 |
|||||
7 |
15 |
嚴和筠 |
||||||||
7 |
15 |
黃敏淇 |
||||||||
|
|
|
||||||||
|
|
|
||||||||
聯絡電話 |
|
|||||||||
承辦人 核 章 |
|
主 任 核 章 |
|
校 長 核 章 |
|
|||||
桃園縣立東興國中103學年度「閱讀桃花源」
閱讀專題報告競賽
書名:人生不設限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作者:力克.胡哲 譯 者:彭蕙仙
目錄
一、 書籍簡介
-----------------------------------------------------------------------------------1
二、 力克.胡哲個人簡介
-----------------------------------------------------------------------------------2
三、 研究動機
-----------------------------------------------------------------------------------3
四、 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簡介
-----------------------------------------------------------------------------------4
五、 台灣目前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現況
-----------------------------------------------------------------------------------6
六、 結論
-----------------------------------------------------------------------------------8
七、 心得與收穫
-----------------------------------------------------------------------------------9
八、 參考資料
----------------------------------------------------------------------------------10
一、 書籍簡介
故事大綱::
這本書在描述關於力克‧胡哲的生命體驗。力克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簡直無法置信,她心想:「如果上帝是個有愛的上帝,祂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長大後的力克也說:「當我的父母看到我出生時那沒手沒腳的模樣,他們也不禁懷疑到底上帝在想什麼。然而,今天我也過著完全超乎我們想像的生活。」
力克.胡哲在1982年生於澳洲,一出生就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曾經三次嘗試自殺,後來因為不想讓家人對他的死感到終身悔恨,決定終止這樣的行為,第一次意識到要對自己的快樂有所負責。小時候曾一天被十二個人嘲笑,最後因為一個同學的正面肯定而重新振奮。
力克的樂觀與肯定自我與他的父母有極大的關係,他也曾迷惘過,但他的父母卻不斷的用愛教導他,告訴她不要怕,也用信仰的力量促使他站了起來。
長大後的力克創設了一個非營利組織以利他的演講,有次他想去南非舉辦巡迴演講,邀請他的人是他從未見過的人,力克的父母非常擔心他的安全,但在力克禱告三個禮拜後,他還是執意要去,力克的父母只好送上祝福,讓他去了。力克成功的一部份,與他的父母有極大的關係,而這樣的支持,將會不斷的幫助力克,一次又一次的登上生命的高峰。[1]
二、 力克.胡哲個人簡介
力克·胡哲出生於1982年12月4日。因為患上極為罕見的「先天性四肢切斷症」,他一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和雙腿,只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指的小「腳」。在童年時代,胡哲飽受著同齡人的嘲笑,曾在十歲時想過在浴缸溺死,但沒有成功。胡哲的父母沒有喪失希望,教給兒子生存的基本技能。力克6歲時,父親開始教他用兩個腳指打字。母親發明了一個特殊塑料裝置,可以幫助他拿起筆。在胡哲十三歲時,他看到了一篇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經歷的文章,受到很深的觸動,從此拾起了生活的信念。胡哲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學會了游泳,打高爾夫球、衝浪、踢足球。最重要的是,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樂觀幽默的人。如今,胡哲已經是一名演講大師,他鼓舞全世界的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們振作起來。在2005年,胡哲被提名「澳大利亞年度青年」稱號。
他於2012年2月12日與宮原佳苗(音譯,Kanae Miyahara)在加州舉行婚禮。隨即飛到夏威夷度蜜月。消息傳開後獲全球支持者送上祝福。並於2013年2月,其子kiyoshi誕生。[2]
三、 研究動機
雖然力克‧胡哲天生就罹患四肢切斷症,但他憑著堅強的意志力,不放棄自己的人生,勇敢的面對生活,他相信這是上天的安排,並且強調「助人為快樂之本」,因此他到處演講,這不僅幫助了許多人,也給予他人不少的鼓勵,讓許多人都讚嘆不已。這種堅毅的精神,令人奮發向上,且感覺到力克擁有著一熱忱的心。
目前社會上自殺的情形日益嚴重,並且有更多的年輕人在面對困難時選擇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使得「生命教育」變得更加重要。生命教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思維,如果社會勢必不能少了它。也許當我們有了自殺的念頭時,生命教育會帶領我們找到正確的道路,使我們不被憂鬱的心情撫擄,不在人生中留下遺憾。
我們透過研讀人生不設限這一本書了解生命教育和自殺,知道現今青年人的問題出在哪裡,並用生命教育來看這項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再對症下藥。我們也希望可以知道國外的生命教育實施與台灣的現況,也可以來了解在平日生活中,有哪些書目或團體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一切的困難,其中力克.胡哲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年輕時曾嘗試過自殺,雖然還是沒有放棄,但是當他站出來對著大眾講時,我們彷彿可以感覺到他對於這樣深刻悲痛的經驗所要告訴我們不要重蹈覆轍的感動精神,就著這本書中所談論的,我們可以覺得他所要表達的理念,不僅僅是對著現今青年所說的,也像是對著過去的自己所說的,他也希望人們可以有正面的思考模式,別被自己的負面想法矇住了,對於任何的事都要抱持著正面的思考,才不會隨隨便便就輕生了。
「活在地球上,要像個不倒翁,即使被打趴了,也要有立刻站起來的力氣。」
四、 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簡介
壹、 生命教育背景與動機
生命教育在世人眼中常被看為一種平凡的心理輔導或諮商,但到底實際狀況為和?實在令人好奇,首先我們教先來了解他的背景與動機。
以下摘自生命教育課程良心的培養與生命教育論壇論文集:『自民國五十年以來,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物質文明以及生活水準迅速提升。然而不幸的是,為了追求經濟的成長以及脫離貧窮,所付出的社會成本、人文成本、自然生態成本、文化成本,卻造成社會秩序失衡、家庭結構改變、傳統道德文化喪失、價值觀偏差。在急速變遷的過程中,加上升學主義帶來的心理壓力,使青少年在發展過程中容易造成適應不良的現象,導致台灣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3]
『以自殺為例,自殺為全球主要致死因素之一,依據世界衛生組之2003年統計,平均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死亡原因統計資料做彙整,自殺死亡由民國84-85年居十五大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十一名,86-87年則邁入第十名,88-97年連續十年更躍居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九名。而15-24歲之青年自殺人數,自民國92-97年更高居台灣青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事故傷害。』[4]
『為了教導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認識自我,增進人際互動技巧,進而建立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從八十七學年度起,全省國中開始推動「生命教育」課程。』[3]
貳、生命教育的意義
l 廣義
- 落實全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教育遠景
2.達到發展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之生命修養
3.培養整合知情意行
4.發展多元智慧與潛能之能力
5.內涵包括: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宇宙
6.目的為創造一個具有生命教育意義的學校環境
l 狹義
- 了解人類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 發展個人面對生命與死亡的適當態度
- 學習面對生活中有關生命與死亡情境
- 探討個人的生命存在意義
- 實施上必須按照個體發展階段的心理與生活需求
- 主題: 自然與生物層面、法律與道德層面、社會與文化層面、文學與藝術層面、哲學與宗教層面與個人層面[5]
青年一直都是令人不可忽視的一環,那是人生中最有活力、最青春的一段旅程,但漸漸地,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因著過大的壓力、不好的人際關係與不量的交友等因素開始嘗試自殺,因此生命教育也注重帶領青年人認識生命和尊重生命,可以透過影片欣賞或體驗活動來是青少年更加深入生命並樂在其中,現在先讓我們來了解青年人為何要自殺。
l 青年人自殺原因
- 憂鬱:
- 重大壓力事件:
- 親子關係的溝通不良︰
- 缺乏未來感與方向感︰
- 低度自尊︰
- 人際關係的困難︰可分兩種
(1)學生涉及暴風雨式的愛情糾葛。
(2)本質上非社會性的,撤退型的學生,因為高度的害羞,被社會所割離。[6]
l 自殺防治之計畫目標
- 實施自殺防治之先導計畫。
- 建立台灣自殺防治發展之概念架構。
- 擬定台灣自殺防治之重要順序與面向、議題及策略。
- 建立以實證研究結果為基礎之自殺防治成效評估﹝program evaluation﹞指標。
- 將自殺防治之醫療面向,落實於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基礎之整合型社區健康照護體系。[7]
透過生命教育的推行,將有更多青年人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就像力克胡哲一樣,他曾經想要自殺過,因為他總認為自己是他人的累贅,最終他因為怕家人傷心,認為要為他的死負責而放棄了,之後他也藉著爸爸的開導而停止自殺的念頭,之後他也認知到了:神不會白白的讓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祂對你一定有計畫,並不會讓你漫無目的的渾渾噩噩的把一生浪費掉了。那怕只是稱讚別人一聲,甚至對某一個人微笑,只要你發自內心的想幫助人,人家就會因你的關心而感到溫暖,誰能說這不是一個神的計畫呢?不要認為自己是沒用的,請尊重生命、關懷生命,並把你的生命過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生命教育的目標,更是力克想要告訴大家的話。別放棄你的生命。如有輕生念頭,請撥打生命線專線:1995。
五、 台灣目前生命教育與自殺防治現況
教育部於二十一世紀之初成立生命教育委員會,並將西元兩千零壹年訂為生命教育年。
l 台灣生命教育內容
- 探究生命的本質
- 認識生命的價值
- 建構完美的生命[8]
台灣致力於教導學童如何有好的生命,並告訴他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的生命是醜陋的,讓在台灣接受教育的學童們可以對自己的生命充滿自信。
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7月升格為衛生福利部)特委託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辦理自殺防治工作,成立國家級自殺防治中心。
自殺防治中心所做的就是希望利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教導人們對於自殺可以有正確的正解,如果社會上的人只了解自殺不好、是罪,那麼對於自殺的利益,幾乎可說是無,首先,先讓我們來看到以下數據:
一、表5-1為自殺防治中心所調查的數據:
題目 |
百分率 |
「自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
87.3% |
「自殺是自私的行為」 |
81.7% |
「自殺行為是弱者的表現」 |
59.6% |
「自殺是羞恥的行為」 |
38.8% |
表5-1 (取自自殺防治中心第八卷第四期電子報)
由表5-1我們可以看見,社會上對於自殺的評價大多為負面,但這樣負面的評價和責備非常可能使自殺的人覺得羞恥,削弱了他想求助於人的動機,使我們可以有機會拯救的性命失去。
二、表5-2為自殺防治中心所調查自殺的迷思的數據:
題目 |
百分率 |
「說出自己想自殺的人並非真的想死」 |
63.4% |
「自殺是個人的權利,決定權在自己」 |
57.0% |
「自殺身亡的人,在生前不會說出他們想自殺」 |
52.8% |
表5-2 (取自自殺防治中心第八卷第四期電子報)
表5-2顯示出大部分的民眾都存有對自殺的迷思,這樣的迷思會降低民眾對自殺者伸出援手的意願,這樣子的情況對於自殺防治非常不利。[7]
自殺並不是一種罪,是一種求救的吶喊,我們並不需要去否定、批評這樣的行為,我們必須要伸出援手,聽聽他們的訴求,盡量以正面的態度來幫助。在生命教育這個部分,真的需要加入更多的內容讓人們對於死亡、自殺有正面的了解,才能讓大眾一起攜手防治自殺,讓社會更安詳、平和!
六、 結論
生命教育教導人們正確地看待生命,可以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這對於青少年是有用的,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生命,但我們並不是白白的擁有,而是要去建造出來,並且人生的每不再於一帆風順,而是去面對每個困難並擊敗他,也許在你的人生中有許多困難並沒有成功的解決,但他可以從中學習。
我們不能在文章中說「淺談自殺」,為甚麼呢?因為自殺已經不能令人輕忽了,我們必須「重視自殺」,青年人自殺是一件可怕的事,這時候的年輕人年紀輕輕就走了,但卻沒有為自己的生命製造美好的插圖,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重視生命教育、重視自殺,為社會上的年輕人多出一份心力,人人伸手齊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社會哪可能不安祥、不美好呢?
七、 心得與收穫
郭碧玉
每個人都有心情低落的時候,就算是小巨人力克•胡哲也一樣,在現今生活中,很多人遇到挫折就選擇放棄生命了,因此在現今社會中有許多的團體正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而這樣的推動也救了許多生命,降低了不少自殺的人數。
我深深期盼想要自殺的人可以敞開心胸走出去,看看一些比你更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是你可以去幫助的人,你和他都可以因為你而人生更有意義,希望你可以從深淵中站起來,在屬於你的天地中盡情釋放自信與笑容,送給世界一個嶄新的希望!
嚴和筠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令人煩惱的事情,常常有許多人因壓力、憂鬱或悲觀種種因素,進而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尤其是現在的青少年。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會使自己的生命畫下無法挽回的句點。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好像是有一扇擋在我們面前的門,我們應該想辦法找到「正確的」鑰匙,但如果我們選擇錯誤的鑰匙時,請在轉動鑰匙前,再仔細想一想,這麼做真的對嗎?只有這樣做才可以解決事情嗎?這正是所謂的「三思而後行」。
我們都要像小巨人力克.胡哲一樣,憑著自己的毅力活出獨特的生命,迎向未來的挑戰。
黃敏淇
力克胡哲雖然沒有手腳,但他利用自己的故事來幫助年輕人,這就是生命教育,現在年輕人常常因為一些事情就想不開想要自殺,因此更需要生命教育的推動,當這些人因為遇到挫折而想自殺的時候應該要想想如果這樣就去死了的話那活著的人呢他們怎麼辦 ? 自殺的人們的親人或朋友會有多難過就算真的有自殺的勇氣也不應該因為挫折就不活了,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人一遇到困難就想逃避就想用自殺來解決問題,可是問題一樣還存在,如果還活著就可以去找人討論問題或者去做別的事抒發情緒,死,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八、 參考資料
- 力克.胡哲,「人生不設限」
- 維基百科「力克胡哲」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5%85%8B%C2%B7%E6%AD%A6%E4%BC%8A%E5%A5%91%E5%A5%87
- 財團法人台北市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生命教育課程─良心的培養。
- 曾麗玉,生命教育之探討興國中數位輔助教材之研發,生命教育論壇論文集。
- 吳秀碧教授,生命教育的意義(90.6.15)
- 成功大學myweb個人網頁空間,青少年自殺問題myweb.ncku.edu.tw/~alextang/education/7.doc
- 自殺防治中心http://tspc.tw/tspc/portal/center/index.jsp?sno=93
- 維基百科,生命教育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6%95%99%E8%82%B2
圖片來源
- Yahoo購物http://hk.deals.yahoo.com/hong-Kong/offer/76502
- 基督日報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min_2974.htm
- 誠品網路書店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2701975912
留言列表